第300期:《江汉大学报》

梦在前方 路在脚下

——我校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


   期次:第300期   作者:陈敏英,赵秀华,姚露   查看:38   

  “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十七大报告中曾提到的一句话。这种理念,既反映了我国劳动就业领域的政策导向,也是许多青年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作为就业、考研、出国之外的第四种选择,创业已越来越多的受到学子的青睐,成为他们的梦想和为之努力的方向。然而白手起家谈何容易?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风险和机遇同时存在。社会和学校该如何培养和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或者在创业之路上怎样才能助他们一臂之力,为其搭一座桥,铺一条路?学子们又是怎样看待创业,如何闯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呢?让我们跟随校报学生通讯社的小记者们一起去探访那些已经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和正在思考创业的在校学生们,看看创业,要做好哪些准备,又该如何前行。
          创业   心动与行动间的距离
  据学通社小记者们调查的数据显示,在此次受访的学生中,超过80%的人有创业意向,其中30%以上的大学生创业意愿较为强烈。而从一份全国大学生创业调查的数据来看,大学生创业率不足2%,成功率不到创业人数的5%。看来,有创业梦想的人很多,但付诸行动的却很少,成功的就更少。心动与行动之间,梦想和现实之间的那一步,跨出去不容易。但只有行动,才是成功的开始。
  我校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叶晟,就是在心动之后付诸行动的人。兴趣则是推动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叶晟从小就喜欢电影和古玩。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爱好,却成为他日后事业的方向。大学时,他报考了我校动画专业,向着他的电影梦迈进。大一时,叶晟参加了亚洲创意大赛,负责摄影工作,随后他开始电影摄影的学习。不久之后,叶晟拍摄的微电影《玉跳脱》在横店“民间奥斯卡电影大赛”中获得全国第12名,成为他走入电影圈的敲门砖。毕业后,叶晟决定去伦敦艺术大学深造,进一步学习电影摄影。在武汉学习的经历,让他在伦敦求学时就成为BBC新闻部门的一名摄影师,还为索尼音乐拍摄过作品。
  在国外留学的叶晟一边为实现心中的电影梦学习并积累经验,一边也留心起海外的古玩拍卖活动。同样喜欢古玩的他利用课余时间去伦敦秋季拍卖会,在学习古玩知识的同时也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伦敦多家拍卖行的员工,从中发现了商机。“国内很多藏家对海外的古董拍卖兴趣很大,但鉴别能力有限,为防止跟拍也不愿亲临现场。”叶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公司,专门针对这些藏家提供各国古董拍卖的资讯及估价、鉴定和代理服务。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叶晟为内地客户拍下一件清康熙豇豆红笔洗,仅佣金就获利96256元。几单生意之后,他的公司已在古玩圈小有名气。去年,叶晟从英国硕士毕业回武汉,又成立了武汉自由核心传媒设计有限公司,继续他的艺术之梦。目前,他公司的年盈利已达百万元。
  两个梦想,都在他的行动下变成现实。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叶晟说:“先有‘生意’后有公司”,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他甘愿努力;因为兴趣,他的触觉变得极为敏锐,能快速捕捉商机,结识到朋友,积累资源。商机和人脉让他有了生意,生意让他的公司运转顺利。
  心动,行也动,梦想才会在现实的土地中开花结果。叶晟坦言:在英国时,学校对创业并没有相关扶持政策,他正是看准商机后果断以1000美金注册公司,才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谈到这1000美金的来源,他说是在大学里卖电话卡赚的。“别小看卖电话卡,这也是技术活儿,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这上面挣钱的,要讲技巧。”他告诫想创业的大学生,在心动时要行动,但也要认清自己,量力而行,选择自己hold住的行业来创业,才可能成功。
           用心   商机和资源就在身边
  商机和资源之于创业者就像空气和水对鱼一样重要。很多初涉商海的学子常常抱怨没有好商机让他们淘到第一桶金。殊不知,商机和资源有时就在我们身边,只等有心人来发现。
  2010年,商学院07级金融专业的江舰和郭杰就凭借细心的观察和大胆的设想发掘出一个新的广告媒介——学生食堂的餐桌桌面,就这样开始了设计餐桌桌面广告的“零成本”创业之旅。说起这次商机的发现,江舰和郭杰还很有些得意。他们说,每天到食堂吃饭都会看到许多学生,高峰时甚至一座难求。坐下来吃饭,就算是几个同学边吃边谈或是边看电视边吃,视线也总有扫向餐桌的时候。那么大的桌面,像画纸一样平整,却只有单一的色块填充,既没信息量也不美观,太浪费了。高校因为学生集中、消费量大,一向是商家的必争之地,所以广告需求也大,开发一个新的广告媒介一定可行。这张普通的餐桌上,潜藏着巨大的商机——每一个到食堂就餐的人,都必须强制性接受桌面传递的信息,这对于希望借助广告扩大销路的商家来说是很有说服力的。
  但餐桌广告以什么形式发布,才能既耐高温又易清洁呢?“首先,我们想做一种全新的广告桌,可以自由的放入广告信息,甚至是电动的,但是制作技术要求太高,成本也非常庞大。随后,我们又尝试用不干胶制成桌贴广告,但这样成本是低了,更换难度却太大,也不美观。后来,我们又想用塑料直接成膜,但制作难度偏大。我们专门到塑料公司问过,成本很高,对尺寸要求也严格。经过反复思考和试验,最后发现普通的钢化玻璃加桌布最有效,耐磨耐高温又美观。”
  商机找到了,制作方法也有了,两个人开始筹集启动资金。郭杰在校园内做小商品买卖,江舰做股票投资,共同筹集到了2000元钱。“为了让食堂同意在餐桌上做广告,我们前后22次找后勤服务保障中心的领导商谈。钢化玻璃美化铺设的方案以及公益+商业的模式,再加上我们的诚意,后勤服务保障中心在取得学校的同意后,愿意将餐桌免费提供给我们作为创业资源。我们在江大食堂的60张餐桌上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桌面视传——‘祝福江大’公益广告。”两个多月里,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周边的影院、培训机构、餐厅、网吧逐一上门推销自己的广告理念,却吃了无数闭门羹。这时,江舰想到了一条新路——找广告代理商。让他们做广告方案时,把这个“桌面传媒”配置进去。他们找到一家规模较大的校园传媒公司,两人反复登门,不厌其烦地介绍餐桌广告的优势和特性。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获得了第一笔订单,以每月每块桌面26元的价格承担一个培训机构的广告宣传,他们也有了创业以来的第一笔收入。“1560元”,他们对这个数字记得无比清楚。
  2011年夏天,郭杰毕业要去上海,江舰也进入东海证券工作。为了刚刚起步的事业不至夭折并能有更好地发展,两人再一次寻找并善用了身边的资源,把工作交给了3个学弟——我校2010级国贸专业的彭盛、左周和王康,很好地完成了一次人事接力。2011年11月,巨众星广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生意接踵而来。2011年至今,这个公司已成功签约武汉、孝感、襄阳9所高校共计3000余张桌面广告资源,营业额每年逾50万元,还和中国移动、万达集团、新东方、百盛集团等知名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013年3月,“巨众星”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江舰又敏锐的看到了微信平台庞大的用户群所带来的商机。他想发展基于微信平台新传媒的“巨众星闻”项目。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江舰把目光聚焦在了同样是我校大学生创办的“丁丁外卖团队”身上,这个团队正是从事的微信服务领域相关工作。2014年4月22日,由巨众星和丁丁外卖团队共同组建的武汉微艾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诞生了。江舰说:“‘巨众星闻’是订阅号,集合了线上新传媒的优势,‘丁丁外卖’走的是服务号,在技术服务和O2O上更有优势,微艾特就是集合了这两点。”他说自己和丁丁外卖团队的创始人、来自2011级物流管理专业的白玉婷只见了三次面就敲定了合作事宜。“微艾特文化有限公司的诞生,标志着我们告别了‘巨时代’进入了‘微时代’。一个好的项目一定是充满潜力并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和成长的。我相信它能发展得更好。”
  从巨众星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创业者要有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敏锐的行业前瞻性和判断力,平时多留意生活细节,同时注重发掘和整合技术力量,没准商机和资源就在身边。
                 积累   机会总垂青有准备的人
  十七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想要成功创业,就要积累好自己的各种“资本”,这样商机来的时候,才能准确感知并抓住它。
  设计学院2009级平面设计专业的杨小琴告诉记者,在踏进大学校门之前她就立志要自己创业,成立公司。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坚定前行。她一方面在学校里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积累工作经验和人脉。大三时,刻苦学了两年多设计的她对行业有了一定了解,经验和人脉也积累到了一定阶段,觉得时机成熟的杨小琴就和朋友一起着手创办公司。她把业务定在自己熟悉的设计软件培训上。跑执照、招员工……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人招齐了,公司却没有办公场地,外面办公楼的租金对于刚起步的杨小琴来说是笔沉重的负担。正发愁时,校团委分管创业工作的老师主动找到她,告知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有扶持政策,根据校创业领导小组对她项目的评估,杨小琴的公司符合创业扶持条件,可以进驻我校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组建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第一年基地会为她无偿提供办公场地。学校的扶助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临近毕业时,杨小琴的九零创意设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截止今年3月,开业仅半年的公司就承接了8个设计项目,培训学员50余人,总收益达8万元。
  谈到创业,杨小琴十分感慨。一路走来不容易,正是有了大学4年的学习和积累,才锻造了她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准确定位了公司的业务范围并在创业团队的评估中脱颖而出。她的公司“集设计软件及设计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广告设计、营销策划、企业文化推广等为一体”,正契合了现在很多设计、传媒企业的用人需求,再加上入驻的是校内的创业孵化基地,既没有租金支出,又有便利的培训环境,这些都为公司赢得客户和项目创造了好条件,也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好基础。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创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创业,或许更多的是一种水到渠成式的积累与收获。我们在采访时发现,几乎每一个创业者都是早早在心中树立了目标,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个目标做努力和准备。所以,到他们创业时,各种必要的条件都已基本具备,他们的创业更多的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必然。
                  坚持    通往成功的桥梁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们了解到,有时相较于商机与资源,创业者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在其创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为关键。白手起家不易,风险、机遇并存。事业的发展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挫折能否坚持才是最后成功与否的关键。
  “前面就算是堵墙,我也要把它撞破”,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决心和毅力,才有了邵胜强今天的成功。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这位武汉宏赡企业咨询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坦言:创业不轻松,也不顺利。作为创业者要有毅力、韧性,自信和信念,坚持下去才看得到曙光。作为我校应用心理学2007级的学生,邵胜强选择的是先就业后创业的路。2011年毕业以后,他先在一家上海外资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熟悉公司的运作。过了大半年,他开始创业。由于之前的工作经验以及心理学的专业积累,在2012年3月创业时,他果断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咨询管理服务行业。然而,白手起家谈何容易。创业的念头刚一动,3个困难就迎面撞来:一是得不到家人、朋友的支持;二是资金不足;三是缺乏团队管理经验,协作出现问题。邵胜强说,最困难的时候,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才400元,接不到订单每天还要协调员工的关系和工作进程。千头万绪堵得邵胜强心里难受,给人打工时根本不需经历这样的纠结。“如果当时我没熬住,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了”,邵胜强挺了过来。2013年1月,邵胜强的公司终于接到了订单,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42400元。
  和邵胜强先就业再创业不同,我校法学院的学生周泉在大四时就在中华路开了一家名叫“小菜一碟”的餐厅。刚开始时,由于不太熟悉餐饮行当里的许多窍门和具体事务及流程,周泉走了不少弯路。没有稳定的供货渠道和合适的进菜价格,周泉就一家家批发市场去找去问;菜肴的口味不合顾客要求,他就到新东方去请厨师作改良,满以为这样可以营利的周泉,在第一季度盘点时发现餐厅才刚刚勉强达到收支平衡。看着报表他很不开心,觉得付出那么多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成功。但他没有放弃,而是总结经验,继续前行。周泉说,这次开餐厅让他明白,开展任何一项创业都必须提前了解它的经营模式,不能冒然涉足,不要轻易雇佣自己的朋友或亲戚。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重视成本控制。“当然还要努力,不坚持不付出就不会有成功”。
  西哲服饰团队的创办者刘建亮也同样谈到了创业挫折问题。他说,创业是一种拓荒行为,有许多未知的风险。和它们相遇时,我们可能会动摇、怀疑甚至有一刻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如果坚持下去,前面也许会有一片意想不到的美好天地。他将创业者比作当年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可能花一整年都只淘到沙子,但一直淘下去,最后会淘到黄金。”
                 扶持  国家和学校为创业护航
  为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近几年,国家和学校不仅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还开展各种创业挑战赛、设置创业指导课程,希望以此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养。
  2012级生物技术二班班长卞国栋正是依靠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并借助学校的优惠政策,圆了自己的创业梦。学生物技术的卞国栋把自己的创业方向定在植物养植和环境绿化上。
  卞国栋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环境。绿色植物既能净化空气又能美化环境,当然会有需求空间。学校的专业老师在买花及养植技术方面给了我很大帮助,传授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三角湖创业服务中心则为我们提供了办公场地及相关行业信息咨询。”他所说的创业服务中心,正是我校为扶持学生创业,而专门联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
  在校院两级领导和校团委及专业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卞国栋的创业团队争取到多个花卉培育的场地,并新建了温室大棚。2014年4月25日,卞国栋的绿意花语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并于5月1日成功入驻三角湖创业服务中心。
  5月15日,卞国栋的创业团队又参加了由校团委,三角湖青年创业服务中心,YBC武汉创业办公室联合举办的“青年创业提升班”,光合无限CEO余丹博士、武汉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王雯、YBC武汉创业办公室主任肖洁为他们传授经验,解疑答惑,让他们更加了解创业流程、更好的走上创业之路。
  从筹备到成立公司的一年多时间里,卞国栋的创业团队也在同时考察花卉市场的批发及销售情况。他们发现目前整个市场缺乏科研创新实力,各类品种较少且价格较贵。“我们团队正在努力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在生科院老师的指导下,卞国栋将花卉新品研发申请为学生科研项目。目前,他的公司销售各类花卉品种约40—50种,顾客群包括学生、教师、周边小区的居民。他们还承接了包括北九栋学生公寓整栋走廊的吊兰种植业务,和我校周边的餐馆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除了为学生创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技术支持和便利条件外,自己举办或送学生参加各类创业挑战赛也是我校培养其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2014年“创青春·精彩在沃”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移动互联网创业专项赛举行,我校微艾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集微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都参加了比赛并分获金奖和铜奖,取得了我校在同类赛事中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微艾特公司的白玉婷和集微互联公司的甘良麒一致认为参加创业赛既可以了解自己产品的不足之处,又可以看到别人产品的优势,还能向更多的人展示和宣传公司的产品,也许就此吸引到投资也未可知。既扩宽融资渠道,又增强了自信,这对刚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据悉,随着国家、省、市及学校的各项创业扶植政策出台,我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目前我校有创业意向的团队已发展到近200个,成立公司29家,其中有6家年营业额已突破百万元。我校也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在落实好相关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培训教育、技术支持、资金渠道信息以及场地和各种便利条件,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参与创业工作。2014年我校加大了创业工作经费的投入预算,由往年的30万增至330万,还从教育发展基金中拿出专项经费,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40个团队发放扶持奖励资金。目前,我校各类创业项目数达到了52个,其中科技类15个、产品类20个、服务类17个;学校的创业基地面积达到校级场地580m?。学校在依托各学院专业教学工作,设立30多个院级孵化器的同时,也大力推进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和孵化基地建设。2013年与江岸。汉阳、青山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成立创业公司14家,酝酿孵化项目42个。2014年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3000平米的三角湖创业服务中心,并于6月揭牌投入使用。目前该中心签约的29家企业中,我校学生创业团队就占了23个。
  此外,为配合我校“三性”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养,教务处在课程设置上也做了调整。在2013级的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创业类的项目,共5个学分,学生可以通过参加3次以上的创业讲座并撰写报告,获得1个学分;至少完成一个创业项目并得到3等及以上的创业基金,则可拿到3个学分;最后进行创业实践,无论创业成功与否,都可以获得1个学分。若参加省级创业大赛并获奖,则可以得到3个学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中,也会要求老师讲解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基本知识;定期组织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讲座,以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学校正在尽一切努力整合自有资源并积极引进外来资源,希望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力求为他们的创业护好航。
  最后,这些创业成功的学长和校团委负责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老师叮嘱同学们:创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就算社会和学校给予再多的政策、条件、专业知识方面的培养和支持,也需要每位决定走创业之路的同学在之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权衡各种利弊关系,并正确评估自身的各项能力,如专业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看是否适合创业,是否有承担失败的勇气和坚持下去的决心和毅力,再决定自己是否能够创业。
  创业之路是一条机遇和风险,成功和挫折并存的路。梦想在前方,需要我们敏锐感知,合理判断,累积经验,坚持不懈,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才能去实现。